首页 行业 查看内容

环球动态:从“傲雪红梅”到“大漠胡杨” 的青春礼赞

2023-07-01 10:50:12

来源: 人民融媒体

当下车的那一刻,看到眼前的景象,谭志梅瞬间有想回去的冲动。

这是2021年7月的一天,从云南远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工作的谭志梅,在到达工作目的地——喀什地区巴楚县阿纳库勒乡的真实想法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为啥?

眼前树木稀疏的戈壁景象,与家乡云南草木葱茏、繁花盛开的风景相比,难免有落差。

当然,谭志梅最终没有放弃,她迅速调整心态。

“不止我一个人来,大家都能克服,为什么我不能。”谭志梅坚持留了下来。

她做出的决定,其实与她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密不可分……

大学毕业时的谭志梅。受访者供图

开学第一课的震撼

谭志梅今年25岁,家住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船房乡。高中就读于张桂梅老师创办的华坪女高,大学就读于昆明文理学院(原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)城市学院建筑学专业。

“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,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。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,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!”高中三年,华坪女高的精神,激励着谭志梅刻苦学习,成功考取大学,走出大山。

进入昆明文理学院,这里浓厚的人文氛围和良好学风,又给她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空间。

直到如今,谭志梅还对大一军训汇演时发生的一幕记忆犹新。

“军训汇演时,下起了大雨,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陪同学生们一起淋着雨,共同坚持完成了军训汇演。”谭志梅庆幸自己选对了学校。

谭志梅也不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,她时刻以学校“博文明理,敦品励学”的校训要求自己。

在新学期的班干部竞选中,她积极参加竞选,并被选为生活委员。随后,她还参加了学院的学生会。在专业学习上,她一有时间,就扎进图书馆和自习室,埋头苦读。

昆明文理学院一直有个传统,校领导会定时召集各班班干部座谈,倾听学生诉求,改进学校管理。在班长在班里征集意见时,谭志梅把自己对学校的期望提了上去。

“原本只是配合班长完成意见征集,没想到我的意见竟被采纳了。”对学校的人性化管理措施,谭志梅感动不已。

不期而遇的惊喜

“花儿为什么这样红/为什么这样红……”这是电影《冰山上的来客》的主题曲,让谭志梅从小对新疆充满了浪漫想象。

她有想过要走出云南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,但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到新疆工作。

大四时,谭志梅参加了新疆基层岗位选拔考试,最终被录取,被分配到喀什地区巴楚县阿纳库勒乡政府工作。

回到开头时那一幕,面对想象与现实的落差,谭志梅之所以能快速调整心态,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。

其一,那一年,昆明文理学院还有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(以下简称“西部计划”)到新疆的毕业生,连谭志梅在内一共有3人,他们都是经过重重考核,从学校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的,要强的谭志梅不想落后,更不愿给母校蒙羞。

其二,在到达喀什前,谭志梅在华坪女高时的一位学姐,同样通过“西部计划”,已提前一年到喀什工作。在入职前的党校培训期间,她在朋友圈又看到了另外一个惊喜,一位本家小姑、也是华坪女高的同学,在朋友圈发了喀什的风景照。

“你也在喀什?”谭志梅有些激动,立刻发信息过去。

“是的……”

一问才知道,原来小姑通过参加考试,成功考到喀什的一个县教书。

“红岩上红梅开/千里冰霜脚下踩/三九严寒何所惧/一片丹心向阳开/向阳开……”在华坪女高时,在张桂梅老师带领下,经常唱响的《红梅赞》,是她们骨子里共同的“傲气”。因为其他两位华坪女高同学的存在,这股“傲气”在谭志梅骨子里涌动得更加强烈。

有了同学兼老乡,彼此相互照应,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戈壁大漠,瞬间让谭志梅感觉亲近起来。

工作中的谭志梅。受访者供图

像胡杨一样扎根边疆

调整了心态,谭志梅安心走上工作岗位。不过,真正要适应,谭志梅遇到的困难不少。

气候环境上,夏天酷热,冬天严寒,遇到风沙大时,能见度只有几十米;生活习惯上,当地蔬菜较少,谭志梅对常见的羊肉等肉类吃不惯;刚工作时,材料不会写,走村入户语言也不通,腼腆的谭志梅还不敢主动搭话。

面对诸多困难,单位领导和同事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。

生活上,负责带她的女领导隔三差五就带她回家吃饭;语言上,当地的少数民族同事一有时间,就会教她方言,给她讲解民风民情;工作上,领导不但“手把手”教她写材料,还特地安排她收发文件,这个工作岗位需要随时到各个办公室呈送文件,给领导汇报工作,让她的沟通能力得到不少锻炼。

遇到工作上的小失误,领导还暖心鼓励她:“没事,小谭,慢慢来。”

两年下来,谭志梅迅速进入角色,处理工作也得心应手。平时走访群众时,她一个人也能顺利开展。

“小谭,干得不错,工作越来越好了。”工作渐入佳境,谭志梅不时会受到领导的肯定。

领导和同事的认可,让谭志梅信心满满:“我会尽最大的努力,哪怕我个人没有任何成就,也要对得起这份工作,对得起这里的群众。”

工作两年,又远在新疆喀什,但谭志梅却一直与母校昆明文理学院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。

平时一有空,她都会点开学校的公众号,仔细阅读公号的文章,感受学校环境和师生的新变化。有时,她还会与大学时的辅导员老师联系,问候近况,彼此分享身边发生的事。

谈及未来,与初到喀什时的不习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,谭志梅的规划笃定而自信:“我希望像新疆的胡杨一样,把根深深扎在沙土深处,让枝干茁壮成长……”

关键词:

最新新闻
回顶部